今年以来的一大变量是,在共识之下,全球化和国际化遇到的关税挑战,让出口北美暂时停摆。
另一边,食品饮料企业也逐渐开始从贸易出口阶段过渡到战略规划阶段,开始尝试进入主流渠道。虽然短期在局部市场面临停摆问题,但长期如何配置供应链、如何攻入主流市场,是当下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以及正在尝试和寻找增量的核心方向之一。
「我们出海所面临的最大障碍,还是世界对中国食品的看法,这既包括消费者的看法,也包括当地政府的看法。比如说我们去到有些国家,我们符合所有的条款,但是海关一看是中国来的食品,那一定要认真查一查。」
叮咚买菜副总裁杨劭铭在FBIF2025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分享叮咚买菜的出海进程时,如此提到。
要打破和改变这种固有看法,叮咚买菜也就早早的设定了要把自身的优质产品(重点包括3R食品、生鲜产品和部分零食酒水标品),带到境外主流KA里去的目标,如目前已进入新加坡连锁超市FairPrice、英国Panda Fresh等渠道。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凭借自身过硬的渠道和产品能力之外,叮咚买菜还在合作形式上做了诸多创新,发挥所长,尽可能的提高出海效率和成功率。
例如,在今年2月,叮咚买菜与李锦记达成战略合作,叮咚买菜提供预制菜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李锦记匹配基础酱料和全球推广销售能力,共同开拓食品预制菜的全球市场。
要知道,作为1888年创始于广东珠海、后迁往澳门及香港的酱料企业,李锦记早在1990年代前就开始了全球布局,如1983年在美国建总部、1991年在美国开工厂。目前供应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其公司愿景也已从「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升级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5月,叮咚买菜也跟香港DFI零售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通过DFI旗下全港近280家门店的惠康超市,为香港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优质商品,双方设定合作首年目标销售额1亿港元。
叮咚买菜已经在惠康超市上架了唐生菜(即内地的「生菜」)、油麦菜、菜心、白菜仔(即内地的「小白菜」)、水东芥菜和春菜等6款蔬菜
DFI零售集团原名牛奶国际控股公司,业务遍及亚洲多国,如拥有711在港澳及新加坡的地区代理权,旗下美心食品也拥有星巴克在港澳及新加坡、印尼、越南、泰国等地的部分代理权。在名创优品入场之前,牛奶国际也是永辉超市的第一大股东。
据杨劭铭透露,与DFI的合作既包括打破层层中间环节的基地直采生鲜供应,也包括计划共建数字化跨境供应链,打通数据中台、通过AI预测系统动态调整DFI旗下各商超库存,有效控制缺货率。
提供基于AI、大数据端到端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也是叮咚买菜在产品出海之外,希望与海外零售商达成的技术出海合作。作为生鲜前置仓代表企业,叮咚买菜端到端的全链路损耗为1.5%,而传统链条从田间地头经由层层批发到菜市场再到消费者的损耗至少30%,现代超市能做到10%也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水平。
除了像叮咚买菜这类近几年刚开始布局出海业务的新锐企业,即便是已经有几十年出口贸易经验的老出海厂家,在如今的竞争背景与经营环境下,同样也希望走出华人超市、走向主流渠道。
如专业从事蛋鸭生态养殖和高品质蛋品加工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来自广东开平的旭日蛋品, 其销售总经理吴洪亮就提到,在华人超市中存在各个国内品牌的充分竞争,如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家华人超市里,就有超过20个品牌的咸鸭蛋在销售。
充分竞争意味着内卷激烈和难以卖上价格。同时,华人超市的数量和体量本身就有限,且随着海外发展到第三、第四代的华裔,即便仍然保留着吃咸鸭蛋和皮蛋的习惯,这些消费者的日常购物渠道也已经变更至了当地主流商超,新移民和留学生则更是如此。
且由于本身无法成为华人超市里的目的性品类,咸鸭蛋和皮蛋只能等消费者因为某些更基础的需求、去到华人超市之后,顺手买上一件。
因此,进入主流KA渠道,也成为了旭日蛋品的一项重点推进工作。此时旭日蛋品选择的路径是,先集中精力进入某一标杆渠道,后续再借此势能进入其他主流渠道,为此,旭日蛋品押注了美国Costco。
契机之一是Costco自几年前逐步开始接受亚洲食品进驻,并偏爱部分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产品。也因此,旭日蛋品选择了皮蛋这一品类,这款由于饮食文化差异在外国人眼中被视为黑暗料理的产品,也曾经被评为「世界上最恶心的食物」,具有一定的全球话题性。
即便如此,在旭日蛋品第一次带着提案找到Costco的时候,仍然是被采购拒绝的。最终起到敲门砖作用的,是旭日蛋品完备的资质认证:旭日蛋品提供了NSF无抗生素产品认证、NSF动物福利认证、美国食品零售业公会认可的SQF认证,其中SQF此前只有鸡蛋认证,旭日蛋品拿到了第一份鸭蛋认证。
敲门砖获得认可,再加上旭日蛋品本身背后20年的源头养殖经验和产品实力,其最终扣开了Costco的大门。2024年12月,Costco第一次上架松花鸭皮蛋礼盒,引发华人群体抢购的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国家消费者的好奇心,掀起了一阵测评和尝新的风潮。
另外旭日蛋品也提到,在海外市场发展,还是要找到当地懂市场的合作伙伴。在一些对于法规的理解、同海关和检测机构的交流、以及紧急事件的处理,都能发挥重要的协助作用。
主打高端四川辣酱的食品品牌Fly By Jing,也是先在线上取得不错成果之后,经由代理的帮助,并认真筹备了一年多的线下产品,第一站即进驻有机食品超市Whole Foods,站稳脚跟后再逐步扩展至Target、Costco及沃尔玛,目前在全美超过1.2万家门店有售。
另一边,美国的关税政策也给相关的出海企业增加了实际困难。如旭日蛋品就提到,过年后发去美国的货柜加了20%以上的税,所以年前年后的价格做对比,每个鸭蛋已经涨了1块多人民币。
后续关税125%、145%的继续叠加,也让它们咸鸭蛋产品进Costco的谈判遗憾暂停。
Fly By Jing也认为虽然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关税情况并不乐观,未来供应链势必要实现多元化。
同样把进入主流市场、成为主流产品作为全球化目标的东鹏饮料,其集团副总裁胡亚军就提到,由于大快消领域出口美国的量不大,且进入美国主流渠道的品牌少,因此相比于家电、服装、日化等其他行业,所受影响相对有限。
据他了解,除元气已成功进入了美国Costco、且销售很好,和某国内著名食用油品牌也进入了Costco之外,其他快消品牌基本都在华人市场;东鹏刚刚进入美国华人渠道,还没有真正开始,眼下关税压力空前,也基本结束了。
以东鹏为例,巨头品牌相对可以更加灵活的布局全球市场。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进入的国家和市场时,主要考虑几个因素:在目标市场是否有供应链优势(叠加关税影响后)、目标市场的规模和增速(尤其是食饮这类没有全球统一标准且本地化要求又很高的品类,统一大市场仍旧具有最大的吸引力)、目标市场的营商环境、以及目标市场的团队能力是否匹配。
由于出海有太多的机会、同时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在胡亚军看来,东鹏不怕犯错、就怕不做。截至目前,东鹏特饮已经卖到了20多个国家,在海外配置了近百名员工,并将在东南亚最大的市场印尼投资不超过2亿美元,建设首个海外生产基地。
是布局和行动加快,但并不是要业绩和要成果加快。「整个团队要想清楚出海不是短期行为,是长期主义。要成为百亿级的品牌,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所以在出海前期,一定不要把期望值摆得太高,不能把业绩压力寄托在出海短期的目标上。」胡亚军称。
他还提到,中国品牌出海,缺的是了解当地市场的专业人才,本地化的运营才能打破中国品牌水土不服的困局。在国内,成熟企业的第一战略是产品战略,但到了海外,人才战略才应该是第一战略。中国快消品出海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时间培养人才,也需要沉淀对应的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