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放自家厂区,推出“工厂游”项目,吸引游客体验工业生产过程。
2.工厂游门票价格差异较大,有的商业化的工厂游“一大一小”要价近300元,而有的工厂参观门票仅几十元。
3.然而,目前接待工厂游的游客数量有限,工厂在开设参观项目时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设计路线和内容,以及安全隔离生产线.
近期,“工厂游”相关帖子在社交平台上悄悄火起来。工厂里配上了讲解员,旅行大巴开进了厂区,游客甚至在厂里吃上了团餐……如今,开放自家厂区的企业越来越多,似乎都想挤进“工业旅游”这片蓝海。
在这波“工厂游”火热前,记者从来没想过,居然有人花钱参观工厂,其中还有不少家庭是回头客。
58元的门票之后,又购入了一个150元的“汽水DIY”材料包,总计花费208元。商家还赠送了一张番茄汁意面兑换券,可在园区餐厅兑换。
2000元。而这种流水线式的“讲解+DIY”,这家工厂周末一天能有7场。这还只算了散客团。但是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这类“工厂游”更适合亲子家庭,或者说本来就是为孩子设计的。商家似乎对于其他年龄段的游客到访,并没有充分准备。
当小鹿在某平台发布小米汽车工厂的参观帖时,评论区涌入数百条询问:你们怎么中的?早在小米开放工厂之初,就有“黄牛”在二手平台上倒卖参观门票,网传要价
2000元,直逼演唱会内场门票。“预约全靠运气。”小鹿说。小米工厂采用预约抽取制,男友花了很长时间蹲守到这张门票。门票抽取需要从
APP里找到预约工厂参观入口,然后提交申请。“跟打卡上班似的”。这对河北情侣最终在五一时抽中了门票,此时距离男友首次提交预约申请已过去6个月。帖子意外爆红之后,小鹿发现,“评论者多是北京大学生或高知人群。”这种“自来水”(网络用语,因为喜欢某物自发而来的“水军”)正中商家下怀。“参观是最成功的营销。”小鹿坦言她的认知彻底扭转,“过去觉得是男友的爱好,现在理解为何这个牌子能让人死心塌地。”
当然,小米工厂的火爆和大部分工厂游有些不一样,其中不少流量是“米粉”贡献的。
“去三元牛奶厂是因为孩子不爱喝牛奶,去北冰洋是因为他老想喝汽水。”多多妈——一位
年首次踏入三元工厂时,多多妈的目标明确:“让孩子爱上喝牛奶。”当儿子隔着玻璃看到巨型储奶罐和流水线,对牛奶的抗拒开始松动。“虽然还是嫌纯奶没味道,但至少知道这不是‘怪东西’。”此后,“工厂游”成为她育儿的好方法,“寓教于乐嘛,孩子要先乐”。第一次在工厂看到挥舞的机械臂,孩子“比较震撼”,半年后再遇同类设备内心已无波澜。多多妈说,真正留住孩子注意力的是互动环节,类似汽水调配和蛋糕制作孩子非常喜欢。
作为某平台的育儿博主,多多妈置顶的帖子热度不一。“三元是通过亲子团私域分销,很多人不知道去哪儿预约,所以需要搜索攻略。北冰洋在平台公开售票,反而家长们不需要咨询。”帖子火了以后,研学机构也找上了门,多多妈的副业也是真正“开张”了。
300元,有的工厂参观门票才几十元。“很多有‘遛娃’需求的家长不知道上哪儿找这些工厂研学资源。”多多妈坦言。评价起当前的热度,多多妈说:“工厂研学确实火了,线上咨询的多,周边参与的家庭也变多了。”然而,面对增多的游客,接待的工厂数量却很有限。
其实开设参观项目,对工厂要求很高。工厂首先得有参观条件,要设计路线和内容,还得安全隔离生产线。一些工厂全年开放场次,本质是长期投入,这也意味着在营收之前,工厂会有一笔不小的建设费用。
5岁儿子听不懂知识点时,旁边小学生都开始抢答提问了。采访尾声,她提起了航天研学。“有的机构专攻航天研学,带看火箭工厂,虽然收费不低,但这种专业度就很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鹿、多多妈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