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线上渠道崛起即时零售成新增长点

  公司新闻     |      2025-08-06 20:26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碳酸饮料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深刻转型。传统高糖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收缩,无糖、功能性碳酸饮料成为增长引擎,行业格局从国际品牌主导转向本土品牌创新突围。

  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碳酸饮料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的深刻转型。传统高糖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收缩,无糖、功能性碳酸饮料成为增长引擎,行业格局从国际品牌主导转向本土品牌创新突围。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5-2030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碳酸饮料行业已形成传统汽水、风味汽水、无糖碳酸饮料及功能性碳酸饮料四大产品矩阵。传统汽水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市场份额因健康消费趋势而逐步收缩;风味汽水凭借果味、茶味等创新口味,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无糖碳酸饮料以“零糖零卡”为核心卖点,通过天然甜味剂替代蔗糖,实现口感与健康的平衡;功能性碳酸饮料则通过添加膳食纤维、维生素或益生菌等成分,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管理的精细化需求。

  Z世代成为碳酸饮料消费的核心群体,其消费行为呈现“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特征。健康意识提升推动消费者对低糖、无糖产品的需求激增,同时对口味创新、包装设计及消费场景提出更高要求。例如,便携小包装产品契合即时消费场景,联名款、限量款包装则满足社交分享需求。此外,下沉市场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县域消费者对碳酸饮料的接受度提升,推动企业通过渠道下沉实现销量增长。

  生产工艺智能化与绿色化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方向。头部企业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实现从原料投放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订单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减糖工艺创新方面,天然甜味剂(如赤藓糖醇、罗汉果苷)的应用比例显著提升,成本较三年前下降,推动无糖产品价格下探。包装技术升级则聚焦环保与可持续性,可降解材料应用率提升,碳足迹追踪系统覆盖主要品牌,提升供应链透明度。

2025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线上渠道崛起即时零售成新增长点(图1)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国际品牌凭借品牌影响力与渠道优势,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其增长动能主要来自无糖系列产品。例如,百事可乐无糖系列销售额同比增长显著,可口可乐零度系列在电商平台销量占比高。本土品牌则通过差异化策略突围: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企业以“0糖0卡0脂”为核心理念,推出气泡水、电解质水等多品类矩阵;大窑汽水、北冰洋等区域品牌通过“健康化+国潮化”双轮驱动,在餐饮渠道深耕并拓展全国市场。

  无糖碳酸饮料赛道成为本土品牌与新锐品牌的主战场。元气森林通过“真茶、真果汁、减糖”理念,解决用户“想爽又怕负担”的痛点,成功抢占市场份额;珍珍汽水推出的浓可乐系列,以差异化口味实现单日销量突破;统一推出的可乐冰红茶,将气泡感与茶饮结合,开辟“碳酸茶饮料”新品类。功能性碳酸饮料领域,东鹏特饮、战马等品牌通过绑定运动、电竞等场景,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传统商超渠道仍是品牌曝光主阵地,但即时零售与新零售渠道的崛起正在改变行业生态。美团闪购、饿了么等平台的碳酸饮料订单量年增显著,企业通过“15分钟达”冷链服务满足即时消费需求;自动贩卖机聚焦高流量场景,支持“刷脸支付+会员积分”,单台日均销售额提升;私域流量运营方面,品牌通过小程序、社群营销实现用户精细化运营,复购率较传统渠道高出数倍。

  消费者对糖分摄入的警惕性提升,推动无糖、低糖产品从“边缘选择”跃升为“主流选项”。健康消费浪潮下,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的口感,更重视成分透明化与功能化。例如,添加膳食纤维的碳酸饮料因促进肠道健康而受到欢迎,含维生素的气泡水则契合年轻消费者对“轻养生”的需求。此外,消费场景从“餐桌佐餐”向“全时段社交”延伸,运动场景、餐饮场景及休闲场景成为新的增长点。

  上游原材料供应稳定性提升,代糖供应商通过产能扩建实现国产替代率突破,降低企业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中游生产端,智能化改造与柔性化生产能力成为竞争关键,企业通过模块化生产线设计快速切换产品规格,满足小批量、定制化需求;下游渠道端,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提升市场渗透率,同时加强供应链韧性,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与物流成本上升压力。

  区域市场呈现“东部提质、中部扩容、西部渗透”的梯度发展特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人均消费额高,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接受度强;中西部地区受益于城镇化进程加速与消费习惯转变,市场潜力逐步释放。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企业通过渠道下沉与产品适配(如迷你罐、家庭装组合)挖掘消费潜力。

  无糖碳酸饮料占比将持续提升,功能性成分添加成为新趋势。例如,添加GABA的助眠饮料、含益生菌的肠道健康饮料等细分品类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此外,植物基碳酸饮料、气泡水与果汁/茶/咖啡的跨界融合,将满足消费者对口感层次与健康属性的双重需求。

  消费者对“品质感”的追求推动碳酸饮料向高端化升级。包装设计上,玻璃瓶、艺术罐等高端包装占比提升,限量版产品通过拍卖会形式发售,溢价率高;线下场景方面,品牌快闪店、主题酒吧等成为高端化载体,提供定制口味调配服务,单客消费远超传统零售渠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产碳酸饮料加速从“区域品牌”向“全球品牌”转型。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拓展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结合当地口味偏好与气候特点开发产品。例如,针对东南亚市场推出的低糖椰子气泡水,成功打开海外市场。

  健康化产品线:无糖、功能性碳酸饮料短期增长点明确,投资者可关注具备天然甜味剂研发能力与功能性成分添加技术的企业。

  智能化工厂建设:智能化改造可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下沉市场渠道拓展: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消费潜力大,企业通过渠道下沉与产品适配实现销量增长,投资者可关注区域分销网络建设与数字化营销能力。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糖、二氧化碳及包装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企业利润,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与成本对冲机制。

  政策法规变动风险: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糖税试点等政策可能对企业产品配方与营销策略产生影响,投资者需评估企业的合规能力与政策适应性。

  消费者偏好变迁风险:Z世代消费偏好快速迭代,品牌忠诚度低,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的产品创新速度与市场响应能力。

  中国碳酸饮料行业正处于结构性变革与高质量发展阶段,具备技术壁垒、品牌影响力与渠道布局完善的企业将脱颖而出。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以下方向:一是功能性碳酸饮料赛道,如添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的产品;二是数字化供应链领域,AI驱动的需求预测系统可提升库存周转率;三是跨界融合创新,如现制茶饮与碳酸饮料的复合产品。

  如需了解更多碳酸饮料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国碳酸饮料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价值评估研究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